怎么看待隔代教育?如今大部分“80后”“90后”都是独生子女,他们组建家庭,有了下一代之后,他们的父母参与子女家庭生活、帮着他们带孩子的现象非常普遍。
据调查显示,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长大,孩子的年龄越小,与祖辈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。在外出打工人口多的地区还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,而绝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由老人抚养。
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?从长远来看,隔代教育弊大于利,但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。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,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。所以,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,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,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,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,让孩子快乐、健康地成长。
1.隔代教育的优势
(1)老人具有较为丰富的育儿经验,能弥补晚辈育儿经验的不足,而且经过岁月的沉淀,老人的性子不是那么急,时间充足。
(2)由于血缘关系,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,这有利于孙辈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慰藉。
(3)都说老人是“老小孩”,多数老人具有童心,特别喜欢和小孩玩,能与小孩形成融洽的关系,这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。
(4)老人具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人生阅历。
2.隔代教育的不足
(1)容易溺爱孙辈。多数老人常有一种补偿心理,他们年轻时因为生活条件和工作的限制,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,所以想把更多的爱给予孙辈。这种想法往往导致“隔代惯”现象的产生。老人对孙辈过度疼爱,处处迁就孩子,容易造成孩子任性、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情况。还有一些老人因过度疼爱孩子而“护短”,致使孩子的不良行为长期得不到矫正。
(2)观念陈旧,方式落后。许多老人仍用老观点养育孩子,比方说,有些老人喜欢将食物咀嚼之后喂给孩子;有些老人总认为孩子应该多吃,结果把孩子喂成了小胖墩;有些老人喜欢追着喂孩子;有些老人还用陈旧、不科学的经验指导年轻人带孩子,比方说,生硬地断奶,让孩子和母亲分离;有些老人怕孩子哭,总是让妈妈偷偷地离开;有些老人希望孩子听话,不鼓励孩子探索周围的世界。
(3)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感情隔阂。有些老人过度替代父母,导致孩子不能对父母产生依恋,与父母的感情疏离,使得父母难以对孩子进行正常、必要的教育。老人对孙辈的溺爱,会让孩子很难接受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,容易使孩子与父母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,父母在孩子面前缺乏足够的权威,难以对孩子施加影响。
(4)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。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,老人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,在养育孙辈时重于养疏于教。因此,年轻父母不管多么忙,都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。父母把孩子的教育权、抚养权完全交给老人,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。
有一项资料显示,在失足少年中,有60%以上与隔代教育不当有关。有不少问题少年从小是由老人带大的。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时,人们发现该情况在有隔代教育和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的发生率较高。
经过这些年的咨询辅导,我发现,即便老人照看质量高,无明显的教育误区,也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感情隔阂。因为孩子在早年没有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,长大后回到父母身边时,父母无法建立权威,从而无法对孩子施加影响。因为孩子和老人关系亲密,一旦老人去世得早,就容易对孩子造成很大的打击。
在隔代教育中,有一种较为麻烦的情况,老人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,但是老人非常强势,对小家庭的介入过多,干预年轻父母教育孩子,年轻父母惧怕老人,在教育孩子时充满无力感。